“這場培訓理論性比較強,我盡力將理論知識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呈現出來了。如果這些觀點對茶農、茶企有所啟發,我是十分高興的!”近日,河南省茶產業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團長、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信陽農林學院二級教授郭桂義在浉河區車云山村開展完科技培訓后表示。
本次培訓郭桂義以《信陽毛尖茶品質提升關鍵技術與茶葉感官審評方法》為題,從“信陽毛尖茶始終在中國茶葉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前三”引入,并從信陽毛尖茶生產歷史悠久、生態環境優越、茶樹品種優良、炒制工藝獨特、化學成分豐富等方面展開,闡釋了信陽毛尖茶優良品質的科學理論依據。
郭桂義在培訓中說,茶葉需要科學的加工,合理把控火功。低檔茶葉的原料較為粗老,適度加強火功,可以降低粗老味,提高香氣;夏秋茶原料粗老,制茶易苦澀,在加工時,可以揉條稍輕,降低內含物浸出,從而降低苦澀感,提高茶葉品質。
他還從評茶的程序和操作方法、審評的項目因子等方面詳細講解了《GB/T 23776-2018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他說,茶葉感官審評和普通品茶不一樣。評茶是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和統一、標準的方法,綜合運用感觀與實驗方法對茶葉的色、香、味、形等品質特征做出公平、客觀評價;而品茶,則應根據茶葉的品質特征和消費者的習慣愛好,揚長避短、靈活應變,進行沖泡,充分展現茶葉的品質。
“自大學畢業后我就回到家鄉創業。幾年間我成長了不少,也深刻明白村里最缺的是人才和技術。這一次茶葉技術能力培訓,讓我們茶農、茶企受益頗豐!感謝郭教授和團隊的無私付出。”返鄉創業青年伍溫馨說。
“今天的培訓,讓我們從產品自信、品牌自信走向技術自信。今后會將郭教授的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力爭用專業的茶葉感官審評方法不斷提升信陽毛尖茶的品質,推動信陽茶產業提質增效。”茶企代表余海群自信滿滿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