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區的發展對信陽融入國家科技創新體系,進一步提高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發展創新型經濟,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意義深遠。目前,高新區內高新技術企業達到81家,占全市的35%,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58家,占全市的31%,登記技術合同交易額10.15億元,占全市的45%……實踐證明,高新區的各項創新指標領跑全市,引領帶動作用日益凸顯,正在成為引領全市創新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
信陽高新區構建產業區域聯動發展新格局。2022年6月,經國務院批復同意,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黃淮四市首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近年來,信陽高新區深入推進“三化三制”改革,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培育發展新動能,提升產業發展現代化水平,努力建設成為全市創新驅動發展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信陽高新區內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數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量、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技術合同成交額、全區研究開發經費投入強度均位居信陽市首位。國家級孵化器年度考核連續3年獲批良好(B類),綜合排名進入全省第一方陣。信陽高新區將加快打造科技創新高地,圍繞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綠色建造等主導產業,立足新起點、勇擔新使命、實現新突破、創造新作為,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奮力書寫好國家高新區的信陽答卷。
豫東南高新區建設如火如荼。2022年3月,豫東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功揭牌,自掛牌成立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豫東南高新區堅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謀劃、戰略性布局、整體性推進,豫東南高新區建設發展實現穩健開局。以前瞻30年的眼光,高標準編制各項規劃,系列規劃陸續形成終期成果,構建了大健康、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和若干未來業態的“2+1+X”產業體系。按照“簽約—落地—達效”三步走的原則,做大對外合作“朋友圈”,先后與中科院工熱所、中儲國能技術有限公司等達成合作意向。按照“一年成基、三年成形、五年成城、十年成勢”的發展愿景,以項目為王抓開工、融資為要聚合力、環境為本促發展、合作為基重招商,爭取到2025年實現定規劃、拉框架、強功能、聚人氣、創制度的目標,奮力打造引領信陽高質量發展的增長極、對接長三角和大灣區的“橋頭堡”。
淮濱高新區挺起高質量發展硬脊梁。2023年1月,省政府新批準認定淮濱縣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為河南省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現行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政策。淮濱高新區按照“縱向拉長,橫向配套”的思路,規劃建設了蘇州紡織產業園、嘉興紡織產業園、淮繡產業園等16個“區中園”,園接園、廠挨廠、墻連墻,區中園連成一片,各具特色,集約節約,集群集聚,抱團發展,形成了淮濱縣紡織產業的“大觀園”,呈現出“大項目頂天立地、小項目遍地開花”的喜人局面,培育形成了時尚紡織、綠色食品、船艇制造三大主導產業,工業實現了從無到有起步、從小到大成長、從弱到強蝶變。淮濱高新區政策措施健全,出臺了《關于加強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的意見》《淮濱縣科技計劃項目經費管理辦法》《淮濱縣招商引資鼓勵扶持政策》等,對符合主導產業,被認定為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質檢中心(站、所)、企業技術中心的一次性獎勵100萬元,被認定為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的,一次性獎勵50萬元。淮濱高新區已入駐企業247家,紡織企業160家、服裝企業49家、食品及其他企業38家,其中規上企業149家、規上工業企業117家,已成為信陽市千億級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的領跑者,正朝著中西部最大化纖紡織基地目標挺進。
下一步,我市將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中共河南省委辦公廳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改革創新促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指導3個高新區高質量創新發展,宣傳推廣高新區建設經驗做法,形成以點帶面的示范效應,引導更多先進制造業開發區申建省級及以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為我市在加快老區振興上奮勇爭先,在加速綠色崛起上更加出彩,奮力譜寫“兩個更好”新篇章貢獻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