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省委宣傳部舉行“河南這十年”主題系列發布會全面深化改革專場。省委改革辦、省委編辦、省發展改革委、省政府國資委、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等部門有關負責同志,圍繞“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爭先出彩”,介紹黨的十八大以來我省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和取得的突出成效,并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
2021年全省財政科技支出351.2億元,是2012年的5倍;2012年至2021年研發經費投入年均增幅14%,2021年突破1000億元;今年前7個月技術合同成交額620.78億元,同比增長145.6%,超過去年全年的成交額……
發布會上,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辦公廳主任、省委改革辦主任胡五岳首先向大家展示了十年成績單。
“我們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河南建設的核心位置,謀劃實施創新發展綜合配套改革,推動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兩個輪子一起轉’,以改革之火點燃創新引擎,創新發展成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主旋律、最強音。”胡五岳表示。
從“高”到“非常高”,營商環境成招牌
在省級政府層面,河南省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總體指數從2018年度的全國第24名,升至2020年度的第8名,再到2021年度首次進入全國第一組別,首次由“高”組別升至“非常高”組別。
好成績源自我省持續深化“放管服效”改革。
2012年以來,我省先后10次累計精簡68.2%的省級行政審批事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貫通省市縣鄉的一體化政務服務網全面建成。
“在打造‘六最’營商環境中,我們堅持線上線下融合,不斷拓展‘全豫通辦’‘跨省通辦’‘集成服務’‘有訴即辦’等服務應用場景,努力打造政務服務河南品牌。”省行政審批和政務信息管理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璐說。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用腳投票,截至今年8月底,全省市場主體數量突破900萬戶,是十年前的3倍多,位居全國第五、中部六省第一。
國資國企成為高質量發展骨干力量
截至2021年年底,省管企業資產總額2.5萬億元,較2012年年底增長232%;利潤總額263.4億元、凈利潤183.2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長238.5億元、208.8億元……
省政府國資委黨委委員、副主任劉孟連用一組數字展示了十年來省管企業規模效益大幅倍增。
劉孟連介紹,我省不斷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堅持從根上改、制上破、治上立,在剝離企業辦社會職能、處置“僵尸企業”、壓縮管理層級中“瘦身消腫”,在省管企業戰略重組、完善國資監管體制、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中“強筋健體”,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任務完成99.5%、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目前,省屬國有企業盈利水平達到歷史最好,在關鍵行業和重點領域打造出一批“旗艦勁旅”,經濟社會發展“頂梁柱”“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
“事”與“業”更匹配,動力活力迸發
扎實推進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省直事業單位機構、編制分別精簡60.7%、46.9%。
省委編辦副主任、一級巡視員胡彥宏介紹,省委部署推進事業單位重塑性改革以來,我省著眼推進現代化河南建設賦予事業單位“事”和“業”的新使命、新任務、新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對事業單位從里到外重塑性改革、整體性優化、系統性再造,厘清了政事關系、事企關系、管辦關系,盤活用好沉淀的和低效配置的機構編制資源,解決了省直事業單位存在的分散重復設置、職責交叉重疊等問題,賦予事業單位更大自主權。
“金融活水”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這十年,我們聚焦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防控金融風險三個方面,積極推動全省金融工作全面發展,地方金融改革取得明顯成效。”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拴成介紹。
我省大力實施“引金入豫”工程,打造一流城商行、農商行,推動“金融豫軍”快速崛起,補齊了地方金融體系短板,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顯著增強。
此外,為充分發揮金融作用,撬動科技力量,激發創新活力。我省探索發展地方政策性科技金融,全省科技貸累計支持科技型中小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1816家(次)、發放貸款97.65億元。(記者 石可欣)
相關新聞:
沿著改革方向堅定前行
“上個月,我們剛集中簽約落地了18個項目,總投資650億元。”9月20日,長垣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辦公室副主任曹擎興奮地說,“今天,觀看發布會,看到我省開發區交出的亮眼成績單,我感覺干勁更足了。”
經過多年的發展,開發區已成為我省產業最集中、經濟最活躍的平臺功能區,全省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工業投資和工業利潤占全省的比重超過60%,對全省工業增長的貢獻率超過90%。
長垣經開區改革就是我省開發區改革的一個縮影。按照“一縣一省級開發區”的要求,長垣經開區進行了整合、擴區、調規、改制,規劃面積由原有的32平方公里增加至74.55平方公里。同時,通過改革,內設機構由9個減少為6個,并增設行政審批局,下放經濟社會管理權限136項。
“現在通過放權賦能,大幅度增強了我們科技創新、招商招才、營商環境等職責職能,服務經濟發展的作用和手段更加聚焦。”曹擎告訴記者。
好機制為發展增強了活力。目前,長垣經開區已入駐“四上”企業196家。今年1至7月份,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70.2億元,同比增長10.5%;完成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67.8億元,同比增長8.9%;完成稅收收入16.6億元。
“我們將繼續乘著改革的東風,圍繞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建設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目標,繼續在深化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上下功夫,全面提升創新能力,真正把經開區打造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主戰場、主引擎。”曹擎說。